公告:
党员风采

党员风采

当前位置 > 党员风采

乡村振兴,陕北高原上的绿色希望

马梅

  对于陕北,我陌生且熟悉着,那里有我经常宣讲的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十三年的红色故事。那里的路在塬、墚、峁之间盘旋;那里的人豁达乐观、豪爽热情;那里的景色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瘠荒芜、沟沟壑壑的黄土地里,却孕育光照千秋的红色基因,也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照亮着属于陕北高原的绿色希望。

  前几日,我作为特邀专家第一次走进了位于延安市的黄龙县。此黄龙县并非与四川九寨沟毗邻的黄龙风景名胜区,它位于陕西的中北部,是渭北旱塬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于秦岭北麓不可多得的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黄河绿洲”。知道我们要去调研,黄龙县乡村振兴局的领导同志便早早在高速路口等待,很巧,负责迎接我们的两位同志都是充满激情的80后中共党员。

  脱贫致富,一定是带领乡亲们实实在干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想一出是一出想出来的!调研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秀美古镇白马滩。同行的县乡村振兴局同志,从白马滩镇的人文故事,到每一处山水,无不向我们传递着来自这片黄土地上深厚的历史积淀。或因为一个小时的车程久远,也或因为我第一次踏入的渴望,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车上时而颠簸睡去,时而看着窗外的景致,内心也在想象着这里陕北高原上乡村振兴的成果容貌?果然,当临到目的地时,看着窗外的景象,像农村镇子又不像的镇子?像街道又不像的街道?内心不由地充满了好奇,这个疑惑随着下来后询问得知:原来我所看到的场景,是镇上按照将镇区做成景区、街道做成街区的发展思路,聚焦IP、场景、体验“三体融合”的目标,打造新的综合生态康养小镇。对于这样的定位,如若放在南方的某个县域,我或觉得理所当然,但要知道,这可是在陕北高原上,怎么样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呢?可以想象,这个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它又绝不是“信口开河”,所做的和所改变的又无不令人充满期待。

1白马滩-中华蜂蜂养殖-1.jpg 

  在白马滩镇,我们着重考察这里的“印象圪崂”劳动实践基地。看着基地里嬉笑的孩子们跨着腰鼓,有模有样地扭动着,一下子感觉这厚重的黄土地也活了起来,这分明是充满生机的希望啊!在这里,小到一棵树、一块石雕、一户农家院子,我都想贪婪地用相机拍下来,用脚步丈量起来!在这有着“中华蜜蜂之乡”的山间里,你会看到有序放养的箱蜂和偶尔飞来飞去的体躯较小、不允许外来蜂种进入黄龙县的中华蜂“嗡嗡”飞过;走在村里的黄土路上,你会被两边的核桃树吸引,如果有兴趣,你完全可以随手摘下一棵新鲜的核桃拿在手里;走进一户户农家院落,干净而整齐,这里已被农户与村官们“改”成了民宿的模样,听着镇上的领导和乡村振兴局的同志充满激情的“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推介,面对着有文化与颜值并存的村中景致,我仿佛也听到这里农民们的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小时候,我的爷爷曾说过:“农民是最苦的,苦在自然,苦在身体,更苦在心里。要让农民笑起来,就是让他们口袋鼓起来,粮食多起来,家里美起来!”这一刻,我有多么的希望这种笑声可以更加真实与洪亮!

  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从中华蜂养殖基地到核桃基地示范园,从连翘药材基地到农文旅融合的生态康养旅游名镇。你看,乡村振兴的绿色春风已在我们的黄土高原吹起了天蓝、山绿、水清是黄龙县的生态资源优势,我相信,也更是推进乡村振兴在黄龙县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梁家河渔业3-1.jpg

  调研的第二站,我们到达了黄龙渔业休闲小镇石堡镇梁家河。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待过的那个梁家河是“红色”的,而我此刻所在的“一杆钓活一潭水”梁家河一定是“绿色”的,是生态先行的绿色,是村企联建、群众参与的绿色,更是陕北乡村振兴的一抹绿色。目前,这里因地制宜,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间,建成了国内一流、西北地区唯一的标准化千人垂钓基地,为“来黄龙、打比赛、钓头彩”的品牌提供了保障!也如给我们推介时所说,真正做到脱贫攻坚中力量聚合、资金聚合、项目聚合的典范!

  调研的第二天,也是我们返回的当日,一大早起来,我便在天还微凉时,独自出了房门,在所入住的锦绣黄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散步。作为目前黄龙县的名片之一,这里是集住宿、餐饮、会议、游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体。宁静的早上看着还未营业的拓展游乐区,少了喧嚣,多了对孩童时期的回忆,走在青苔细石的生态景观区,看着山川绕村的景致,随着一阵阵拂面的清风,说不出来的静谧与舒适!也是在这天早餐时间,知道我们的到来,黄龙县委书记李富荣专程过来与我们会餐,推介黄龙和听取大家对黄龙的意见与建议。其实在他到来前,黄龙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曹增俊从行程开始时就作为陪同,一直在向我们介绍来自黄龙县的点点滴滴。

      瓦子街-1.jpg瓦子街偏石村-1.jpg

  在黄龙,著名的瓦子街战役曾在这片土地打响,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记忆。当我们踏入这个位于黄龙县的北大门的瓦子街镇时,可想而知的激动,这种激动有种不负先辈们的期待!农民所期待的,就是我们兴村振兴所做的。“我们这里有一个霍姓农户,家中3口人,妻子三级残疾,随着我镇旅游业的兴起,他们在村中开办了小吃店和小商店,每年收入一万元左右。养殖中蜂60余箱,蜂蜜收入一万六千余元,加上务工和土地收入,该户年收入突破五万元呢!”讲完后,还容不得休息,瓦子街镇副镇长武凌继续骄傲地说道:“我们这还有一个张姓农户,家中5口人,妻子是弱劳力,我们瓦子街的‘蔬菜’效应,让他也受益其中,截至目前他承包了大棚3座,发展高山冷凉蔬菜30亩,每年纯利润达到12万元哩。”听到这,那满满的自豪感,让我们在做的每一位外人不由的感到敬佩!正所谓,党有好政策,百姓有好政府。“一业兴多业,旅游带全局”随着瓦子街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内心祈祷着,未来可以用实践、用成绩继续走出一条“以旅兴农,以农促旅,农旅融合”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到时候我们也将听到或看到更多农民富起来的笑脸和乡村美起来的画面。

食用菌基地-1.jpg

  2020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柞水调研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离开瓦子街镇的偏石村,我们一行来到了考察的最后一站:瓦子街镇食用菌基地。这是瓦子街镇在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食用菌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食用菌种植就业创业基地。“靠种养殖技术赚钱肯定比下死苦赚钱更多更长远”这是来自瓦子街镇范家湾村脱贫户的一句话。让农民持续受益一直都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瓦子街村委会牛副主任说:“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村,学好一项技能受益一家人”。引进优秀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集体项目,他们自开始就一直在摸索与实践着。目前瓦子街镇已借助交通和旅游的双重优势,利用农村生态涵养等功能,大力吸收社会资本注入、鼓励产业大户带动,发展特色棚摘产业,把蔬菜种植和食用菌种植作为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在结束调研,返回的路上,我再次想起一位师友曾告诉我的话:“乡村振兴不是农民,不是基层干部的事,它一定是全社会、全中国的事,也一定是多种产业融合的事。”当乡村振蓝图绘就时,那美好前景必定令人期待,但脚下的路却是一步一步踏出来的,那是红色的曙光,更是绿色的希望!

 

 

  作者:马梅,民革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文旅与红色文化工作多年,坚持红色精神宣讲和文旅实践创新,被行业誉为“80后红色精神宣讲代表人物”,并同时被多所高校聘请为校外导师或实践导师。


    版权所有:民革西安市委员会  陕ICP备09017981号-1  统一信用代码证:116101000133534891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

    电话:029-87277051  传真:029-87277051  邮编:710004  地址:西安市西新街22号

    COPYRIGHT 2007-2022 xam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